與信任相對立的,是欺騙。由欺騙引發的危機,我們都統稱為信任危機。企業因為產品、價值、服務等承諾,對消費者做出欺騙的行為是信任危機;明星在公眾場合做出與“人設”不符的行為,讓網友產生被欺騙的情緒,造成的危機,也屬于信任危機。那企業或是個人,遭遇到信任危機的時候,如何用危機公關化解危機呢?
信任危機,對于個人還是企業,其所能造成的破壞力,都是讓人無法承受的。對于企業,信任危機的“誘因”無外乎來自于產品、服務、價值三者。當這三者在消費者概念中出現“欺騙”現象的時候,這場信任危機如若放任不管的話,可能會崩壞整個企業。
在如今的環境下,公眾人物所受到的關注和擁有的知名度,很多時候遠超一些中等企業。他們的影響力同樣深遠,這類人我們稱之為“明星”。
企業方向的信任危機,筆者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經有了清晰的列舉。此次,我們來看一下在過往的經歷中,明星由于信任危機爆發之后,最終造成了怎樣的后果。
一、明星信任危機列舉:
明星信任危機的誘因實際上遠比企業信任危機要來的復雜很多,因為明星對受眾間并不會存在赤裸裸的利益關系,他們間是用感情基礎來維系的。但企業卻并非如此,簡單的需求維系,清晰的價值體系,讓企業與受眾的關系,在很多時候,相對顯得較為簡單。明星受眾的統一稱為叫做“粉絲”,這個群體在很多情況下,對自己的“愛豆”是沒有理智可言的。當他們的“愛豆”受到“傷害”或者被人“看輕”的時候,他們很多時候會在網絡上快速的做出瘋狂的舉動。以前著名的電競明星選手“五五開”,就因為吃雞“開掛”事件,教唆粉絲做出過激行為,最終被封殺。由此觀之,明星的影響力遠超出大眾的想象。欲帶皇冠,必承其重。每個明星都有“為什么被喜愛”的點,他們因為這個點而受到的多少關注,當這個“點”被自己一手摧毀的時候,那他們也將受到同等甚至是更加強烈的懲罰。簡單來說,就是明星“人設”,很多明星成也“人設”,敗也“人設”。
1、王源公關場合吸煙,引發巨大輿論風波
王源公關場合室內吸煙的話題,登上了熱搜。一時間,在網絡上引起了激烈的反響。很多人覺得,吸個煙有什么大不了的,為何卻能夠引起如此大的關注。但事實卻就是如此。王源吸煙照片一經曝光之后,眾多粉絲紛紛表示崩潰。數日之內,王源粉絲數銳減。
同一時間,“小綿羊”張藝興的吸煙照片同樣被曝光,并且也順利登上熱搜,但與王源吸煙引起的負面影響相比,張藝興的吸煙熱搜,卻并未對他造成實質性的負面影響,反而讓他受到了更多的關注,提升自身的熱度。同樣的吸煙照片,前者卻遭受到了嚴重的“信任危機”,而后者卻如同清風拂身過,不僅不覺得難受,甚至還有些愜意。這里面的原因就是“人設”問題。
王源在大眾印象中,還停留在以前那個青澀的“三小只”里面,是屬于單純、干凈、不世俗的。但當抽煙這個本該出現在大人身上的行為,出現在王源身上的時候,粉絲們突然發現,原來那些單純、干凈、不世俗、不煙火的王源已經消失了。曾經“三小只”已經長成大人了。很多粉絲一方面無法接受這個事實,產生強烈的“被騙”心理;另外,在無法接受“愛豆”長大的同時,也無法接受自己的長大,畢竟在很多粉絲心中,“愛豆”就是那個最閃亮的自己。對于明星而言,簡簡單單的行為都有可能迎來信任危機,真讓人意想不到。
2、文章出軌,“好爸爸”、“好丈夫”人設全面崩塌
2013年,文章在馬伊琍懷二胎時期,出軌姚笛,引來巨大輿論風波。可以說文章出軌是2013年,群眾吃的最大的“瓜”。該事件爆發之后,讓本來如日中天的文章,一時間點跌入了谷底。文章自來便是以“好爸爸”、“好丈夫”的人設出現在公眾面前,當“出軌”事件爆發之后,網友突然間有種被欺騙的感覺的。人設與事實之間的巨大反差,然群眾無法接受,最終最火的人,也受到了最大的懲罰。明星通過合適人設可以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同樣人設也會成為他們行為的枷鎖。不可否認,文章是一位好演員,在事業方面,他是非常擁有實力的。登高必跌重,只能為他感到惋惜。如今他們一家四口的生活也是愈加甜蜜,希望在未來不久時光里,文章可以重回巔峰。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3、翟天臨學霸人設崩塌
在2019年春節過后,本來經歷過春外的翟天臨,應該迎來他的事業巔峰;然而,因為一句“不知知網”而直接葬送了他的演繹生涯。翟天臨在獲得博士后的時候,曾在直播期間,在網友問到他的論文叫什么名字,想在知網上看一下。但翟天臨卻是脫口而出:“什么是知網?”一時間引發熱議。在這句話說完之后,翟天臨本人也并沒有意識到事情而嚴重性。當時間經過自發的發酵之后,翟天臨學術造假、論文抄襲等內容,紛紛被網友扒了出來。最終事件影響力越來越大,不僅是翟天臨個人,與之相關的高校也受到了相應的牽連。最終的處罰方式大家也有目共睹。本應該在2019年一飛沖天的翟天臨,也因為該事件,逐漸淡出大眾的視野。他想要重新獲得曾經的成功,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明星產生信任危機的誘因很多時候,并非有多么莊嚴、特別,很多時候會是因為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張照片。簡單的行為背后,經過大眾的發酵,最終可以演變成所有人都無法承受的后果。信任危機的危險程度,在各行各業,或人或企業,都一視同仁。
二、信任危機,如何進行危機公關?
與信任相對立的,是欺騙。由欺騙引發的危機,我們都統稱為信任危機。企業因為產品、價值、服務等承諾,對消費者做出欺騙的行為是信任危機;明星在公眾場合做出與“人設”不符的行為,讓網友感覺到被欺騙的情緒,從而使明星承受到信任危機。那企業或是個人,遭遇到信任危機的時候,如何公關化解危機呢?
信任危機的引發根據行業的不同,嚴重程度的不同,最終造成的影響也是不盡相同。有些不可公關,有些卻可以轉為危機。
1、無法公關:總有一些敏感行業,危機公關的處理,屬于“地獄”級別,甚至無法公關。
一些敏感行業出現的信任危機事件,無法公關。因為如果這些行業出現了信任危機,很多時候會直接影響群眾的價值觀,激起民憤。這個時候,無論哪家公關公司,都無法對其進行公關。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公關行為,都顯得弱不可言。
①、藥品行業:假藥行為一直都無法得到原諒。當醫藥行業出現信任危機的時候,那這家公司也將面臨著被時代遺棄的風險。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無論你發表怎樣的辯解聲明,和公關行為,都無法消除群眾對這類事件的恐懼心里。很多時候,就算最后被證實,實際情況并非報道所言那樣,群眾往往也會保持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
②、食品,餐飲行業:食品和餐飲類行業,如果發現問題,群眾反響尤為劇烈,他的情況與藥品行業有些區別,但本質上都是一樣的。藥品行業是由于在關鍵時刻,如果藥品的假造成的損失,沒有人可以承受。食品和餐飲行業是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無法避免與物品接觸,正是因為常用,所以對某些企業或品牌已經形成的固有的印象。如果這個時候突然告訴你們,你所認為的一切都是騙人的,那最終引發的反彈效應,無法估量。
向這些敏感行業,當他們出現信任危機的時候,危機公關行為毫無作用。
2、既然是由欺騙引發的信任危機,那進盡可能的去證明不是欺騙往往是第一要素:一般企業或個人處于信任危機當中是,在事情尚未石錘的時候,盡力用事實證明引發信任危機的“起點”不是真的即可。簡單來說既是向群眾表達出企業或個人并沒有做出欺騙的行為。在這個時候,公關危機的處理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進行開展:
①、企業或個人團隊應當認真分析“起點”的真實性 ,很多時候,對于行業報道的一些問題,企業完全可以將這些情況歸結為“個例”,并非企業常態。通過證明證明自己的言論,告訴群眾,企業或個人并沒有欺騙大眾。
②、其次,在事件爆發之后,第一時間控制發布相關的言論,控制輿論走向。危機的爆發,最恐怖的就是網絡輿情呈現一邊到的局面。
③、當輿情多樣化的時候,如果企業可以保證危機“起點”不屬于真實性,就可以讓事件繼續發酵,以求獲得更大的關注,最后通過第三方擁有“公信力”的部門,出面證明即可。如果報道屬實,那通過第三方出面證明,企業或個人出現此次狀況,屬于個例,盡可能的消除群眾“被欺騙”的情緒。
④、最后做出總結聲明,一方面雖然是個例,但企業或個人還是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大眾多多監督。我們將時刻強化自己。總結來說,為過去的事情表示歉意,另外表明絕不再犯的決心。
3、如果欺騙以成定局,盡可能“止損”或許,尚可“亡羊補牢”
如果“欺騙”的情緒已經在大眾面前成為定局,無法控制,那么此刻,企業或個人應當變現出魄力和決心,將損失降低到最低。在企業行業,如果企業出現問題的時候,很多汽車企業很多時候會選擇“召回”處理,這個時候,雖然損失已經非常嚴峻。但,盡可能的幫助消費者降低損失,并表明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決心,都可以很大程度上彌補群眾被欺騙的心。曾經三星爆炸事件,在網絡上傳得沸沸揚揚。正是因為他們沒有直面問題,反而是盡可能去解釋和拒絕,最終造成的損失,遠遠超過當初就直面問題要小的多。
因此,企業在遇見信任危機的時候,第一時間不是推卸責任,而是通過自己的行為,第一時間補償消費者的損失,晚會消費者的心,另一方面,用自己的決心和后續的行為,告訴消費者,自己的改變。
此時的企業或個人,應該展示出“壯士斷腕”、“棄車保帥”的行為,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及時止損,遠比解釋和拒絕要來的直接很多,在信息共享的年代,謊言總會被戳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