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1月,知乎個人注冊用戶總數超過4億,月瀏覽量540億。作為一個網絡問答平臺,知乎匯聚了各行各業的用戶。不管是美妝、娛樂還是教育、健康、理財,各種各樣的話題都有。而且相對于百度問答、360問答這種一板一眼的問答形式,知乎用戶的答題似乎更有自己的見解、分享和經驗。
另外據2021年知乎用戶調查報告,知乎本科及以上用戶占比80.1%,中高收入及小康用戶是知乎主力人群,占比高,總體來說知乎用戶的平均知識水平和購買力都比較高。
只看用戶量和購買力,做知乎引流的原因就綽綽有余了吧!
而且知乎內容同樣能夠獲得各大搜索引擎的收錄,一個平臺多種渠道,引流效果不賴。接下來就給大家講講怎么利用知乎做引流!
知乎引流第一步,同樣是養號!
相對于其他平臺的注冊,知乎在填寫資料時需要突出自己的教育背景或者職業,把自己的亮點展示出來!
固定登陸:固定手機(一卡一機)
瀏覽器登陸,切記不要頻繁切換,容易被認定為惡意賬號。
養號至少7天:每天至少一文一答一問!知乎答題、想法、文章之類的都有分數,分數越高級別越高。尤其是答題,多回答自己專業領域的問題!前期就是為了攢分升級!(百字以上,最好加一張圖)答題可以在創作中心的問題推薦中找相關問題。
少碰敏感話題:敏感話題一定要避開,如果被禁言,即使申訴也大概率不會通過。知乎禁言時間是1天、7天、15天,直至永久禁言。機會不多,一次都別浪費。
建議大家先提前熟悉一下知乎的規則,盡量有爭議的話題不要去碰,敏感的字眼不要用。
活躍社區氛圍:知乎社區活動要多去,可以在熱門話題下點贊評論一下,主要是為了活躍度。
舉報垃圾信息:這個很多大V都在推薦的一個方式,而且官方也是肯定的,因為這種方式是在幫助知乎維護社區質量,有助于對分數值的提升。
知乎回答的排名機制-威爾遜得分算法:
1、當你回答提交問題后,知乎會先將回答推送給部分關注問題的人,也就是提問的人和關注問題的人;
2、根據首次推送人的瀏覽和贊同情況,平臺會決定是否再次推送給其他更多人。
3、獲得的贊同越多,回答排序越靠前,反之排序則會下降。
4、匿名身份的回答不計算權重。
5、賬號級別不同,權重不同,級別高的一個贊可能頂普通號的十個贊!
剛才也說了,知乎答題占比很重,剛才我們了解推薦機制后,接著就是實踐-答題!
知乎怎么寫出高質量的內容呢?寫作不外乎三部分:開篇、正文、結尾。
是不是小學生作文一樣的教法?還真是!開篇點題,正文論述,結尾再強調!
不過具體怎么樣接著看三麥方略的講述:
1、開篇:點題!給亮點!
畢竟是答題,點題自然很重要!同樣重要的是第一印象,所以開篇一定要先把你的亮點給用戶看到。
開篇不要啰嗦,最好是幾句話把你的重點先給出來,讓用戶第一眼知道你要說什么!可以用幾句專業級的話或者一個有趣的故事開篇,怎么吸引人怎么來!適當的加一下標注,知乎答題的編輯器是沒有不同字體和顏色的,可以用標題或者加粗的形式進行標注。
如果你開篇開得好,用戶可能不看完就想滑到最后先給你點個贊了!
2、正文:有理有據、引人入勝!
正文就是為了論述你的觀點,如何去證明呢?那就把你的證據一點一點的列出來!除了論述,重點還在于吸引用戶、引人入勝!
給大家總結了幾個優質問答最常用的答題模板,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①講故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這種小故事的形式還是比較常見的,重點在于故事發展的高潮階段的設置,設置矛盾點和懸疑點;結局可以設置反轉結局,尤其是那種嚇人一跳的結尾更讓人意猶未盡。
②上干貨:說結論 + 分段列點 + 案例素材 + 總結升華,常見于一些專業性的知識問答!
③說道理:制造危機(質疑主流答案/質疑常識/預設焦慮場景) + 深度共鳴(勾起信任) + 解決問題(切實可行的建議)
④抖機靈/神評:不得不說,不管哪個平臺,有趣的靈魂始終受歡迎,尤其是知乎,文字描述的有趣靈魂也是受到追捧,就像很多短視頻評論的神評一樣,有時候一句話就能獲得幾萬點贊,不服不行!
3、結尾:吸引關注
目前來看,知乎答題內容的結尾大家并不是重點在強調,而是在引流。
我們答題的目的不過是為了曝光,有的通過賬號名稱或者頭像實現曝光,有的在內容中植入曝光,而結尾也是一個曝光的重要位置。
1、設置誘餌
可以設置干貨資料或者特有的福利活動作為誘餌,吸引用戶私信或者直接添加微信。一定要強調資料或福利的價值!
2、圖片設置
因為圖片添加引流信息的話不容易被識別到,但是最好寫清楚大家如何找到你,而且你能提供給他們需要的什么東西!這才是重點!另外不要加二維碼。
3、結尾引流
剛才就說了結尾大家開始重視做引流的動作,一般來說可以設置引導大家關注主頁,或者添加自己的公眾號,當然前提是,你的主頁能夠給人帶來價值!
4、簡介
通過賬號主頁基礎資料介紹來引流,添加聯系信息。
5、評論區引流
評論區引導關注/產品購買方式/公眾號等等。
另外提醒大家,因為知乎平臺用戶屬性關系,干貨類的內容更受歡迎,閱讀量更多,大家可以從干貨知識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