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個品牌公關?其實這個問題問的很大,公關是門講究實戰的技能和學問,瑞縈傳媒從已經取得成功的創業者身上歸納和總結出的一些方式方法來解答這個問題。
2015年來,移動互聯網發力,變革者不少,滴滴、Uber可謂名聲之大威震江湖,完全顛覆了傳統出租車行業,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不但拯救了苦于打車難的廣大人民群眾,也拯救了大量賦閑時間的私家車價值利用,其從行業角度做出的議題設定,即“變革者”、“救世主”的品牌形象被人們深深牢記。
2015年情懷大師如果說是錘子科技羅永浩應該沒什么疑問。從一個教育從業者轉型為一個互聯網創業者,還一頭扎進紅海中天的手機行業,手機賣得好不好不說,就工匠精神這一個議題設定,就足以撩動媒體和公眾的神經,關注和討論從未停止。但凡和任何一次新聞發布會或者行業活動相連接,隨之而來的又是一系列的輿論話題和報道。所謂火了都是“別人家的”,嫉妒羨慕恨不來,好好學吧。
好故事需要二元對立。阿里巴巴掌舵人馬云當之無愧營銷實戰大師,在企業危機時刻,馬云總能通過另辟蹊徑的議題設定幫助轉危為安,引導關注焦點。
以阿里巴巴上市為例,放出了一系列二元對立的好故事。以亞馬遜eBay為對立面,從利潤、市值、生態圈各個層面表示阿里巴巴的強大和發展潛力;以百度、騰訊為對立面,突出阿里巴巴凈利潤超騰訊百度,馬云超過馬化騰成中國首富;以傳統銀行業為對立面,稱“銀行若開放存款利率,余額寶死了也光榮”;以傳統商業地產為對立面,放出“如果王健林贏了,整個社會就輸了”的豪言。這套組合拳打得酣暢淋漓。
對于一個新事物,大眾對于它是陌生的,如果能找到有共同特質的參照物進行嫁接式的貼標簽,這樣大眾就會因為對參照物的熟悉而增加對新生事物的好感。
比如,百度就是中國的Google,小豬短租是中國的Airbnb,在股市接連得意的明星趙薇也被稱為中國的女巴菲特。這樣的Message不僅方便用戶理解和記憶,也易于傳播,能很好地幫助品牌建立正面形象認知。
不同于簡單地貼標簽,這里的比喻主要是指道理或邏輯相似的行為或者狀態。
同樣舉馬云為例,當淘寶假貨危機頻發,馬云的回應是:“不能說淘寶沒有問題,淘寶就像一面鏡子,告訴你麻子在哪里,不是把鏡子打碎了,麻子就沒了。”
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在2015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在談及創業者的焦慮狀態時,曾引用《創業維艱》作者本·霍洛維茨說過的話進行佐證:“作為一家創業公司的CEO,我睡得像個嬰兒,每隔兩個小時就醒一次,然后大哭起來。”美麗說創始人徐易容也有類似論斷:“創業之后,第一天睡覺前,我會覺得自己擁有整個世界,而第二天醒來時,我又覺得自己失去了整個世界”。
這一方法多數用于危機公關的時候,當對方揪住一個點扣帽子不放的時候,創業者也可以拋出與事件相關的另一個的主要矛盾,制造一個更大的麻煩,最好這個麻煩是相對長期存在的,在短期內解決不了的,這樣就可以引導受眾更加客觀地看待問題和矛盾,扭轉一邊倒的不利局面,爭取更多正面或者中立的聲音。
比如北京市交通委指出滴滴等專車加劇了交通擁堵,不利于滴滴的品牌形象,對此,滴滴總裁柳青認為,擁堵加劇的最根本問題是資源和需求的不匹配,路面資源能夠承載的車輛數不能夠滿足用戶出行需求:“通過滴滴平臺每天拼車快車減少出行量63萬次,順風車減少出行量51.3萬次,通過釋放社會運力,滴滴每日能為城市減少114.3萬次車運行。”在柳青拋出了路面資源局限這個老大難、多年以來連政府也解決不了的問題之后,誰還好意思把所有責任都推到滴滴身上呢?
創業公司成功上市后,公關團隊一定會把老板在公司上市之前他說過的話都拿出來研究一番,看哪些實現了的,放到新形勢下做重新包裝,由此驗證觀點的正確預見。
有人說公關像太極,看著綿柔,實則有著四兩撥千斤的巧勁和出其不意的殺傷力。能不能達成這樣的效果,要看你出什么招、怎么出,這的確十分考驗一個公關傳播人的議題設定能力。對于和成熟品牌共舞的創業公司來說,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