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想通過裂變傳播做公眾號漲粉,簡單點說就是用戶將海報或者文章轉發至朋友圈,讓更多人看到以及關注。本文作者認為裂變傳播分可以分為主動分享和海報裂變。這篇文章就分為3個部分來說,一是主動分享、二是海報裂變、三是裂變路徑。
主要是通過文章,也就是讓用戶看完文章后主動轉發分享。
我們寫文章前首先就要明確文章目的,而如果你想要通過這篇文章讓用戶轉發分享,讓文章得到傳播,進而帶來公眾號的漲粉,那目的就很清楚了,就是要打造爆款文章,引導轉發,達到公眾號漲粉的最終目的。
那用戶為什么會轉發內容呢,一般是文章起到了以下作用。
寫作前,我們不妨問自己一句話,如果用戶想這篇文章分享給別人,他會說些什么?
找到一個令別人愿意傳播的理由,然后由這個理由來引領你的文章,用它來作為文章的印象、作為文章的核心觀點,用它來給文章賦予意義,用它讓文章成為唯一性。
那如何讓用戶愿意傳播,主要是通過文章的價值,而文章的價值又體現在四個方面,分別是稀缺性、價值感、讀者思維和閱讀模型。
包括觀點和內容的稀缺。稀缺主要來源于價值程度和差異化。(包括標題、配圖、內容、觀點、價值、角度的稀缺)
價值程度:
就是內容能夠給用戶提供多大的價值,這其中包括實際上用戶得到的,如資料包,以及虛擬的,如情感共鳴等
差異化:
就是別人講這個,我就講那個。同樣一件事情,人家從這個方面講,我就從另一方面講。
人家講問題,我就講為什么產生這個問題,有人講為什么產生這個問題,我就從更深層次入手。
如果一個事件寫的人太多,你就應該另辟蹊徑,找一個沒什么人寫的方面去創作。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應該找到它的另一面,然后從更高的維度去剖析它。我們還要具有逆向思維,別人寫成功的人都作對了哪些事,而我們則可以寫成功的人都不做哪些事。
文章的深度、溫度、高度、廣度、態度
大家都在講事物的表面,我就講事物背后的原理,大家都在講事物背后的原理,我就從原理的來源去分析它。
高度包括觀點的高度,選題的高度,價值的高度。
廣度:視野的廣度,舉一反三,通過這事物能夠聯系至其他同類事物。
看事物、問題的角度,能不能看全面以及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或者少數人看到的。
態度:對于寫作的態度,是抱著什么心態去寫作,是為了完成任務還是為了服務好讀者,是為了博取關注還是為了客觀呈現事實。
也就是你能給用戶提供的價值,能夠解決用戶什么問題,滿足用戶什么需求以及用戶通過你的內容能夠獲得什么。
一切從讀者出發(從讀者的角度去寫文章)
要知道讀者關心什么,關注什么,在乎什么,需要什么,要知道讀者的需求、痛點。
不要過于關注“ 我想說什么,我想表達什么”, 卻忽略了 “讀者需要什么,讀者想看什么”。
注意→好奇→有趣→理解→認同→傳播,與之對應的分別是標題、配圖(注意、好奇)、開頭(好奇、有趣)、正文(理解、認同)和結尾(傳播)。
通過閱讀模型我們就知道應該怎么去寫文章,以及怎么才能讓用戶點擊瀏覽,進而達到轉發傳播的目的。
通過閱讀模型我們還知道,用戶轉不轉發跟結尾也是有很大關系的,所以結尾可以升華情緒、寫出金句、作出總結,然后引導用戶轉發。
海報裂變就是讓用戶將轉發用語和海報轉發至朋友圈,一般方式有是三種,一是朋友圈集贊領取獎勵,二是海報發至朋友圈多長時間才可以領取獎勵,三是邀請好友關注領取獎勵。
分享者有獎勵,同樣接收者也要有獎勵。
做海報裂變我們要特別注重用戶的參與感、體驗感、獲得感以及給用戶正向反饋。
海報裂變主要有6個要素,分別是轉發用語,海報設計(文案設計),鉤子設計,操作流程,種子用戶,獎勵機制。
轉達用語就是用戶發朋友圈寫的一段話。主要是站在用戶的角度去說的,最好要有用戶證言。
海報設計的幾個要素:承諾、稀缺、用戶身份、緊迫感、鉤子(需要、想要)、公眾號二維碼(個人號二維碼)、信任背書、暢銷(從眾)、占便宜、用戶證言。
其實用戶并不關注我們的產品,他們只關心自己能夠獲得什么。
所以,我們的文案要與用戶相關,我們要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創作。
三種常見的文案格式,分別是痛點場景+解決方案、低門檻數字+解決效果、速成時間+效果呈現。
痛點場景+解決方案
也就是先說你的產品能夠解決的痛點,通過這種方式引起用戶的關注,然后再給出解決的方案。痛點越具體越能引起共鳴,最后給出的解決方案也更容易勾起人的購買欲。
所謂痛點就是用一個恐懼性描述來指出用戶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用戶痛點。
痛點有時候用戶自己是感覺不到的,需要我們去指出來,去激發,并且能讓其感受到,而恐懼性描述就可以讓用戶產生壓力,即恐懼心理,從而愿意行動。
當你指出了痛點后這時就需要給出一個解決方案。
所以這個文案的公式還可以是:恐懼性的問題描述+解決方案。
對于痛點型的文案,有三點需要注意。
低門檻數字+效果呈現
痛點場景+解決方案的文案重點是體現沒有我們的產品會出現哪些問題,而低門檻數字+解決效果則重點體現我們能夠帶來的解決效果。低門檻數字就是通過具體的數字表現出可以解決的痛點。
這樣的框架通常會被用在各種知識付費課程海報中,例如0基礎學Excel:讓你告別加班,0基礎就是一個低門檻,讓人感受到很容易學,告別加班就是課程效果。
速成時間+效果呈現
所謂速成,就是利用求快心理,讓用戶知道用了某個產品可以快速見效,降低其決策成本,可以迅速行動或購買。
為什么用戶會有求快心理?這是因為人的天性之一是懶,懶意味著有效率方面的需求,畢竟時間寶貴,能保證速成的產品必然會被優先選擇。
速成型文案是最常見的套路,多用于教育培訓或知識付費領域,因為學習是最需要花時間的,也是最希望快速見效的,畢竟這個社會競爭壓力大,人們普遍焦慮,都希望自己的時間快速變成錢。
找到目標人群想要的東西,需要的東西。千萬不要自嗨,要知道用戶真正想要什么、需要什么。
鉤子也就是用戶的傳播動機,傳播動機主要是利己和利他、精神和物質,利己和利他都要兼備,精神或物質也要兼備。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知道一個人為什么會行動,要行動必須滿足三個因素,也就是充分的動機(或者因為某些因素不可抗拒因而要做)、完成這一行為的能力、促使人們付諸行動的觸發物。
一定要優化操作體驗,降低用戶付出的成本。
用戶做任何一步行動,都是一種付出成本,在提升價值的同時,降低成本也很重要。
整個活動路徑,務必最短、最少。
每多一個步驟,用戶就要多付出一個行動,就多增加了一份流失的風險。
分享者的行為軌跡是這樣的:用戶看到分享提示、產生分享動機、開始分享操作、分享完成、領取獎勵。
也就是要讓大量的高質量種子用戶看到分享的提示,要有足夠有誘惑力的鉤子讓用戶產生分享的動機,操作分享的過程中一定要順暢,要優化操作的體驗。
新用戶加入的過程如下:看到朋友的分享內容(海報、)、產生興趣、點擊了解、然后關注。新用戶可能一開始被一些利益引導來使用產品,但是最終決定用戶是否留下的還是你能夠提供的服務,這些服務是否能夠滿足用戶需求。
所以在新用戶體驗階段,盡快讓用戶體驗到產品的核心價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
要找到高質量的種子用戶,因為匹配度高的用戶,裂變效果也會更好,種子用戶既要考慮量還要考慮質,因為量大,裂變規模才大,裂變速度也更快,而有質的話裂變的轉化率就高。
③自建社群,在做裂變前,先建一個交流群,注意要可以允許群友拉好友進群,然后在群里經常分享優質內容,了解他們的需要、想要、遇到的問題等,給他們提供價值。
當這個群沉淀一定時間后,當你和群友之間建立了信任和關系,以及給他們帶去了價值,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就會愿意參加到裂變活動中。
那怎么建立社群呢,可以私聊微信好友,可以將群二維碼發至朋友圈再配上文案,還可以在公眾號的菜單欄上做一個加入社群,用戶點擊進去會跳轉到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就是寫為什么加入社群,能獲得什么,再配上群二維碼,最重要是體現限時免費。
自建社群對于做海報裂變是非常重要的,以后想做裂變的可以著手準備建立微信群。
①朋友圈集贊
要集多少個贊截圖給我們領取,集贊是利用老用戶集贊帶來的朋友圈曝光時間,海報可以進行引流,新用戶關注公眾號后會主動提醒集贊活動,有集贊活動的入口,以及可以添加個人微信號。
發布海報的時長:
要發布多久截圖給我們領取。這個同樣也是利用老用戶發布海報至朋友圈再帶來的朋友圈曝光時間,海報可以進行引流,新用戶關注公眾號后會主動提醒這個活動,有活動的入口,以及可以添加個人微信號。
1.A用戶看到海報,然后掃碼關注公眾號,公眾號自動彈出引導語言+個人二維碼。然后加我們微信,我們則要立馬同意,然后發送轉發用語+海報。以及附上一段話,也就是告訴用戶你將獲得什么,怎么獲得。
2.用戶除了發給我們,還可以建立裂變社群,社群裂變的玩法原理是基于活動線上分享課程等為噱頭的社群內用戶一起轉發分享的裂變行為。
借助社群的群體效應,共同目標,推動引導用戶進行線上分享轉發和推薦。
用戶完成任務后要將截圖發在群里。
用戶通過公眾號加我們的個人微信,然后我們將用戶拉入社群,在拉入用戶之前,要將社群介紹、獲得什么、怎么獲得,要先發給用戶。
用戶進入社群,一定要有歡迎儀式,然后發布一段文字:入群并不代表報名成功,需要復制下方的文字和圖片,自己的朋友圈,將朋友圈的截圖發到本群里,才算報名成功,當天8點之前沒發截圖的同學會被移出本群。
社群裂變路徑:A用戶看到海報,然后掃碼關注公眾號,公眾號自動彈出引導語言+社群二維碼(也可以放置在菜單欄,引導用戶通過觸發菜單獲得社群二維碼,也可以是個人二維碼),A用戶開始掃碼進群(或者掃碼加我們微信由我們拉用戶進群)。
用戶進群后,我們要注意@A用戶,推送裂變的轉發用語+裂變海報。A用戶為了獲得社群獎勵,按照我們的要求分享裂變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