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互聯網成為了大眾接受信息的主要來源,互聯網上有海量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又來自千千萬萬個個體,就單個的事件而言,不同的網民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會有不同的觀點,必然會發出很多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聲音,而一旦某些觀點被某一類網民所認同,又會產生連鎖式的另一輪傳播。
互聯網的興起,改變了媒介與受眾之間的傳播關系,同時也改變了整個傳播的話語環境。很多新聞事件都是從網上開始被人炒的很熱了,傳統媒體才開始介入,而傳統媒體的介入,又引起了新一輪的討論。政府/企業/名人等名人的網絡公關危機事件報道層出不窮,網絡公關危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網絡公關危機的特征也顯而易見,那么網絡輿論/網絡公關危機有哪四大特征?
第一個,是即時性,信息不管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是即時發生的。
一則信息信息不管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可以在很多時間內迅速被全球多個不同網絡傳播平臺予以發布,一分鐘前被新浪刊出,一分鐘后就可以被搜狐、網易等轉載,再過一分鐘就有可能在諸如天涯、凱迪、貓撲等社區引發討論,再過幾分鐘就有可能在網上被傳得鋪天蓋地,可能幾十分鐘后,就傳遍了世界。
從2014年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4年新媒體藍皮書》指出中國的新媒體已進入“微”時代,到現在2018年光微博日活躍用戶為3.7億,網民達7.8億,在這樣一個微時代,只要任何能引起網友興趣的新聞都可以做到迅速傳播,每一個“微”用戶都可作為一個傳播因子,影響到其眾多的粉絲或是好友,并以此循環往復。
第二個,內容不可操控,每個人都可以是一個媒體。
網絡輿論/網絡公關危機的特點是傳播內容的不可控性,也就是傳播內容難以控制,互聯網傳播不同于傳統傳播模式,首先是少數傳統媒體才有傳播機會,一條信息要經過各個不同編輯層次審核才會發布,而互聯網上面有大量論壇、博客、各種類型的網站,這些地方都可以發布信息,互聯網上還有各種聊天室、即時通訊工具IM等,也可以瞬時把信息傳播出去,這些情況下出現什么樣的信息,完全是無法控制的。
網絡傳播打破了傳統媒介對社會輿論的相對壟斷,普通民眾可以更自由、更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并且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更新,在互聯網上進行信息傳播與意見表達的途徑也更為多樣化,目前,網絡輿論多通過網民“在線聊天、新聞跟帖、BBS 論壇發貼或跟帖、個人博客(包括微博)或網上簽名”等多種途徑產生,網民也借助這些方式廣泛地參與到新聞事件、社會事務和公共決策中去。特別是博客和微博,作為產生網絡輿論的重要途徑,把網絡媒體的平民化和便捷化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已經成為網民進行信息發布與意見表達的主要渠道。正是通過網絡媒體所提供的多種平臺,網絡輿論的生成途徑也更趨多元化。
在危機公關中,品牌所面臨的首先是來自信息環境的挑戰,傳統媒體時代,大眾傳媒掌握在社會主流、精英人群手中,信息傳播具有極大的可控性、選擇性與傾向性。與此相比,社交媒體時代品牌的信息環境變得愈發復雜,信息來源是多發性的也是不可控的,其次,信息傳播時間不可控,很多負面新聞都是在毫無征兆情況下突發,令品牌猝不及防;最后傳播內容不可控,最后造成對企業和名人的聲譽影響是不可控的。
第三個,話語權相對平等性,每個消費者、員工甚至每個行業的從業者都可以發表自己獨立的第三方評論。
網絡輿論/網絡公關危機的特征之三是話語權相對平等性,互聯網不同于傳統傳播模式的地方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話語權平等,當然這個平等是相對而言,在傳統媒體環境下,只有媒體才有信息發言權,而在互聯網環境下,誰都可以說,各種信息同時被展現在網民面前。
網絡輿論客體即在網絡環境中被網民所關注的焦點事件,我國網民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在年齡層次、學歷水平、社會地位等方面千差萬別,這就勢必導致網絡輿論客體具有廣泛性與多樣性的特點。回顧近年來較為典型的網絡輿論事件,幾乎涉及了我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議題分布極為廣泛。同時,在網絡傳播中,網民不再是單一的被動接受者,而成為網絡輿論傳播的中堅力量。每一位網民都可能是一名“新聞記者”,其觸角可以延伸到我們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輿論客體的范圍無所不及。多數網絡輿論事件都是各種觀點相互碰撞、價值觀念極具沖突的典型代表,亦或是直指社會矛盾和問題的焦點事件。它們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引起網民的廣泛關注,各種聲音混雜在一起,以一種難以預測的趨勢發展、擴大,并對現實社會與事件本身產生重要影響。在這一過程中,對網絡輿論的引導與調控難度也大大增加。
社交時代意味著新聞麥克風已經掌握在了每個網民的手中,這樣一來,無論你是誰,都可以在網上批評任何一個品牌,而他的批評還有很大機會被廣泛傳播,這是傳統傳播模式下不會發生的。
話語的平等性,發達和遍布的社交媒體,已成為品牌不得不重視的公關重鎮,“微”時代公關技巧也升級。面對如此不可捉摸的社交媒體環境,品牌就束手無策了嗎?當然不是。社交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亂了品牌危機公關的陣腳,當然,也能利用之為危機公關升級。
第四個,信息的長期殘留性,在互聯網時代,不管信息是虛假還是真實的,都可能在互聯網上長期停留一段時間。
互聯網傳播的特點之四是信息的長期殘留性,在互聯網上即使問題得到了解決,負面信息也會遺留在互聯網上。而且很容易讓網民找出來,這樣就會一直影響企業的形象。而傳統媒體,廣播電視是過后就消失了,報刊雜志一般人也不會經常去找以前的資料。而網絡不同隨著搜索引擎的出現和技術的提高,很久以前的信息都很容易被網民找到。
從網絡輿論/網絡公關危機的四大特征來看,我們可以根據其獨有的特征,針對性的制定應對網絡公關危機的方法和步驟,可以系統的出一整套應對網絡公關危機的策略和手冊,使得企業或個人的聲譽危機最大程度上降到最低。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聲譽的管理面臨種種挑戰,網絡公關危機、輿情危機、口碑管理,作為企業品牌管理的重要課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互聯網影響力、覆蓋面的擴大,其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北京沃濤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作為消費品互聯網聲譽管理領域的專家企業對消費品互聯網聲譽及品牌聲譽的管理具有獨到的研究與見解,在沃濤咨詢研究員William看來,互聯網聲譽管理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企業品牌管理的重中之重。